6 / 6             

  

顏色與光是甚麼關係?
色彩學中有一個概念:有光才有色。本質上,人眼看到色彩是光刺激的結果。人們看到不同的顏色則是因為刺激人眼的光的波長不同。 光的波長不同,給人的顏色感覺也會不同,例如630-760nm的波長的光予人紅色的感覺,另外570-600nm的波長的光予人黃色的感覺 ……
顏色介質有兩大類,一類是色光介質,如電視機、電腦的顏色;一類是色料介質,如顏料、油墨染料。不管是什麼介質,其呈現顏色都是離不開光。 色光介質的顏色感覺是色光直接刺激人眼的結果;而色彩介質則是可見光(白光)照射在色料上,經色料吸收,然後反射剩餘色光的結果,也離不開光。

   

   

色光原色是哪幾種顏色?其混合有什麼規律?
由於紅光(R)、綠光(G)、藍光(B)這三種色光是混合產生其他色光的基本成份,而這三種色光本身各自獨立, 其中任何一種色光都不能由其餘兩種色光混合產生,並且由這三種色光可以合成無數的顏色,所以將 R、G、B 稱為色光三原色。
色光混合的規律有:
1.



兩原色等量混合規律:
R+G=Y(黃色) G+B=C(青色) B+R=M(紅色)
可見圖一,三個圓圈分別代表R、G、B原色,兩個圓的相交區域生成的顏色表示了兩色的混合規律。
2.


三原色等量混合規律:
R+G+B=W(白色)
見圖一,三個圓形相交的區域生成的顏色是為白色。
3.



亮度相加律:
混合色的總亮度相等於參與混合各色的亮度的總和。亦即是說,色光加色法混合的成分越多,顏色的亮度便越大。這也是為什麼用RGB色彩模式定義顏色時,數值越大,顏色便會越亮的原因。
4.





兩原色非等量混合規律:
兩原色非等量混合產生一系列的中間色:R、G非等量混合產生圖二色圈中G和R之間的顏色,G的成分多顏色也偏向綠色,R的成分多顏色便傾向紅色;同樣地,B、G非等量混產生圖二色圈中G和B之間的顏色,G的成分多顏色就偏向綠色,B的成分多顏色傾向藍色;B、R非等量混合產生圖二色圈中R和B之間的顏色,R的成分多顏色便呈紅色,B的成分多顏色傾向藍色。
5.







補色律:
每一種顏色都有一個相應的補色,若果某一顏色與其補色以適當比例混合,便產生白色或灰色,若兩者按其他比例混合,得近似於比例大的顏色。
見圖二中,以圓心為對稱點的顏色互為補色,如:
R+C=W
G+M=W
B+Y+W

   

   

圖一  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