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s as communication of feeling

藝術即情感交流

托爾斯泰 ─── 藝術即情感交流


         俄國偉大的小說家托爾斯泰(Leo N. Tolstoy, 1828–1910),亦即鉅作《戰爭與和平》(War and Peace)和《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的作者,受驅使般地發展出個人風格的藝術哲學。在評論浪費了大量金錢去製作諸如歌劇等藝術品時,托氏於其美學著作《藝術論》(What is Art?)當中一再強調如下的觀點:即使身處無盡的貧困與匱乏當中,藝術仍是最重要的。

        為了保衛藝術作為一項社會性事業的地位,托爾斯泰於是替它下了一個定義:透過了譬如色彩、聲音、以及動作等設計的運用,藝術便將藝術家事先經驗過的某項感情或情緒傳達給觀眾。

        對於托爾斯泰來說,藝術就如同一般的語言,是種溝通的工具。他認為語言是一種在人際間傳遞思想的基本工具,所以,當我說我相信有一些具有智慧的外星人存在時,我便傳達了我的想法給你,在此,我所傳遞的是一些資訊。就藝術而言,在整個溝通過程當中,所傳遞的是情感而非資訊,舉例來說,當我聆賞舒伯特(Schubert)C大調弦樂五重奏的第一樂章時,我親身經歷到了作曲家深切思慕的情感。在上述所舉的兩個例子當中,前者於兩人之間傳遞了資訊,後者指陳的則是情感的交流。

        托爾斯泰主張這種藝術概念的優越勝過之前哲學家們所提出的各種觀點,但更重要的是他對於藝術之社會實用性的說法,由於它提及了人類互相傳遞其思想與經驗的過程,因而幾乎無人能質疑這篇論述的重要性。在托爾斯泰的觀念裡,由於藝術使得人們得以交流情感,所以藝術與人類的存在一樣重要。而這對於人類的團結也是必須的,因為它讓人們能領會身處其他環境的人的經驗。此外,藉由溝通不同世代最深刻的情感,藝術促進了人類的精神性發展。

        對於排拒廣泛的藝術定義一事,托爾斯泰顯然戰鬥力十足。在他的觀念裡,一套適合的藝術理論將有助於鑑別真正的藝術品,並且也會挑戰作品品質的既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