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s as virtual

藝術即虛擬

戴維思 ─── 藝術即虛擬


        戴維思(Douglas Davis, 1933–)是一位概念藝術家兼教育者。在他的論文 〈數位複製時代的藝術品,一部發展中的論文:1991–1995〉(The Work of Art in the Age of Digital Reproduction : An Evolving Thesis : 1991-1995)中,戴維斯的理論是衍生自班雅明的經典討論。如你記憶所及,班雅明關心的是藝術物件被機械複製的技術過程,會侵蝕掉藝術的氣韻本質。戴維斯不只嘗試將班雅明的分析引進數位現況中,同時也批評班雅明不瞭解現代科技的解放潛力。

        戴維斯的基本論點為:虛擬真實提升而非威脅氣韻存在的可能,這是因為原件和機械複製品之間的二分法已被新關係取代。戴維斯同意班雅明認為原件的氣韻會隨著複製的可能性衰退的說法,但他另外提出,急速發展的數位技術將會賦予每件複製品獨一無二的氣韻。數位技術非但沒有摧毀氣韻,反而無止盡地複製它。這是因為數位技術不僅能讓我們每個人精確複製原件,也能讓我們根據個人偏好增強氣韻。取代蒙娜麗莎和其數以百萬計的複製品的,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依照需求在電腦螢幕上改變它。結果,製造出來的產品不僅是機械複製品,同時也具有原件的生命力。

        戴維斯同時也批評隱藏在班雅明這類理論家背後對科技發展的悲觀看法,班雅明僅在其中看到社會控制漸增的可能性,戴維斯則推斷受過教育的菁英份子可能有一天會質疑這種控制,運用新科技扭轉局勢以達成解放目的。雖然他忍住不去預測這樣繼續下去所可能引發的精確過程,但他堅稱其他理論家低估了這些反對派菁英的潛力。

        就像我們發現自己與白己生活中越來越多的面向「接通」(plugged in),對我們的藝術概念來說,這些有關數位化未來重要性的想法是結束我們對藝術本質探討的適當之處。如戴維斯所見,與其說是否認我們創造的潛力,倒不如說網路及其相關科技發明開啟了後原件的原件(post-original original)時代。當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自由授與氣韻時,與原件和其機械複製相關的觀念就可以丟進歷史的垃圾桶了。